a.介质形状和材质
磨矿介质试验表明,球形和长棒形的介质磨矿效果更好。球形介质在磨矿时碰撞为点接触,故球磨效率高,易于细磨。但球磨与棒磨比较,它过粉碎现象严重。当给矿粒度在30mm以下,磨矿产品粒度小于1mm时,采用棒磨效率较高。生产中一般采用钢质和铁质的磨矿介质。钢球与铁球比,它的密度大、强度高、耐磨性强、磨矿效果好。但是,铁球的突出优点是价格便宜,制造方便。生产中,大球常用钢质,小球常用铁质。粗磨宜用钢球,细磨可用铁球。近年来已成功使用稀土中锰球墨铸 铁球代替钢球,生产实践表明,这种球比低碳或中碳锻钢球的耐磨 性提高一倍以上,是一种便宜的代钢材料。
b.介质尺寸
磨矿介质尺寸主要据矿石性质确定。矿石越硬、 给矿粒度越粗,宜用大尺寸的磨矿介质,以产生较大的冲击磨碎作 用。磨软的细粒物料时宜用小尺寸的磨矿介质,以增强研磨作用。 物料中有粗细不等的各个粒级时,应配以直径不同的磨矿介质,以适应矿石性质的不均匀性和操作条件的要求。
介质充填率是指磨矿介质占磨机 容积的百分数。介质充填率反映介质在磨机中填充量的多少。对于不同的磨矿方式、磨机结构、操作条件和介质形状,介质充填率均有一个适宜的范围,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磨矿效果。通常球磨机的充填率为40%~50%,棒磨机为35%~45%,自磨机的充填率为 25%~40%,砾磨机的充填率为43%左右。介质充填率与磨机转速关系较大。充填率低时,磨机实际临界转速较高,介质实现“泻落式”工作状态的转速也高。充填率很高 时,即使低速运行时,介质也可能产生抛落。介质充填率一定,在临界转速以内工作时,提高转速率是增加生产率的措施之一。但转 速增加要注意衬板磨损等机械问题。更适宜的介质充填率应在一定转速下,使机械能完全输出。实践运行中为保持适宜的介质配比和充填率,应定期补加介质。
磨矿浓度通常以矿浆中固体物料质量的百分数表示。它不仅影响磨机生产能力、产品质量、电耗,而且影响分级机溢流粒度,从而影响选别效果。磨矿浓度过低时,磨矿机中的固体就减少,因而磨矿介质的有效磨碎作用减少。磨矿浓度适当提高,磨矿效率可能提高,但粗粒易从磨机中排出,使产品粒度变粗。磨矿浓度过高,矿浆流动性变小,介质的冲击和研磨效果变差,降低磨机生产能力和磨矿效率,甚至因排出量过少而产生“胀肚”。适宜的磨矿浓度,应由试验确定。实践中,粗磨(产品粒度 0. 15 mm以上)或磨密度较大的矿石时,磨矿浓度一般为75%~ 85%;细磨(产品粒度小于0.15mm)或磨密度较小的矿石时,磨矿浓度一般为65%~75%。两段磨矿时,第一段磨矿浓度应高一 些(75%~85%);第二段磨矿浓度应低一些(65%~75%)。湿式自磨机或湿式棒磨机的磨矿浓度一般为65%左右。磨矿浓度一般 通过调节人磨补加水来调节,水由分级机的返砂口加入。
分级效率和返砂比闭路磨矿中,分级机对磨矿分级机组工作影响显著。分级效率越高,返砂中含合格粒度就越少,过磨现象越轻,因此磨矿效率也越高。返砂比增大有利于磨机产量的提高。但过大会引起磨矿机和分级机过载,破坏正常运行。对格子型磨机往往会因此而“胀肚”。球磨机的返砂比为100%~400%,常用200%~350%,棒磨机的 返砂比不超过200%,一般为150%—200%。返砂比一般通过调节磨机排矿补加水量来调节。磨矿机的给矿应连续均匀,避免磨机“空打”和“胀肚”现象的发生。
上述因素中,如设备类型、规格、磨机转速、给矿粒度等参数在生产过程中是不能轻易变动的,磨机的工作条件是可以经常调整的,以使磨矿分级机组在较为适宜的条件下工作。